家長如何高效地陪伴自閉症寶寶?
行為情緒管理
首先建議父母多觀察和了解自己的寶寶,確立他們的喜好,建立強化物,以作獎勵。然後確立三層不同的指令,包括:寶寶喜歡服從的指令,寶寶不介意服從的指令,和寶寶不願意服從的指令。要注意,情況因人而異,必須仔細了解寶寶的喜惡,才可確立不同階層的指令。
例如:
喜歡服從的指令:叫寶寶玩喜歡的玩具,吃喜歡的食物;
不介意服從的指令:收拾餐具,給父母雜物;
不願意服從的指令:交還手機,收恰玩具等。
教導寶寶,不是隨時隨地做都會有效的,父母必須掌握適當時機,在自己和寶寶心平氣和,及準備充足的時候才練習。
練習初期,目標是要寶寶經歷服從簡單指令的好處,所以父母必須叫他做喜歡的東西,然後立刻給予強化物。由於指令是寶寶喜歡做的,所以父母和寶寶的互動過程正面,雙方都能建立成功感。不斷重複練習,寶寶便會慢慢養成冷靜服從父母的習慣。之後父母便可以叫他做一些不介意的指令,最後再叫他做一些不願意服從的任務。
當父母叫寶寶做一些不介意的任務時,寶寶可能會不理會,或提出抗議,父母應堅持,用行動確保寶寶完成任務;切記不要跟他理論,否則寶寶可能會養成討價還價的習慣。當父母叫寶寶做一些不願意服從的任務時,應有系統地調節任務的困難度,增加成功率。
遊玩社交
每天找一兩件適齡玩具,預備3-5種不同方法展示,然後安排一個輕鬆愉快的時間及環境跟寶寶玩耍,擴闊他們的對不同玩具的興趣。互動時,父母可以用開心興奮的聲調加入描述和聲效,亦不妨加入很多身體接觸,並留意寶寶的反應,於寶寶興趣較低時改變玩法,展示玩具時,亦可以加入寶寶本身的喜好,令他們更大機會喜歡該玩具。
每天遊玩不一定要很多玩具,有時亦可以人或遊戲為主,例如:捉尾巴,狐狸先生幾多點,紅綠燈過馬路要小心,捉迷藏,尋寶遊戲,唱歌跳舞等。這些活動,可以很自然地增進寶寶對父母的興趣,及促進一些基本社交互動,例如父母跟寶寶唱歌時,可以細聲哼出小孩喜歡的歌曲旋律,當小孩望向父母時,便開心地唱出歌曲,並手舞足蹈地做出歌曲相關的動作,自然地強化寶寶的眼神交流。
進行其他活動時,每當寶寶留意父母,或以手勢/口語跟父母溝通時,父母必須給予鼓勵,例如:用興奮的聲調和表情稱讚寶寶,即時滿足寶寶當時的要求,有時甚至可以給予他們喜歡的玩具作為獎勵。
同樣重要是,父母安排寶寶參與不同的輕鬆活動,例如:一同看卡通,到公園玩耍,戶外野餐,逛商場,做運動,去不同餐廳吃飯等,讓父母及寶寶一同享受家庭歡聚時刻!
資訊提供:
馮耀文博士, 教育博士,應用行為分析碩士,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
![]() |
Raymond是一位教育博士(University of Bristol),應用行為分析碩士(St. Cloud State University),BCBA(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專硏「漸進應用行為分析」Progressive ABA及自閉症教學20多年。現為香港Autism Partnership(AP)的培訓總監,愛培自閉症基金義務顧問。
Raymond自2000年香港大學畢業後便加入AP成為行為治療師,同時不斷進修並接受自閉症治療權威專家Dr. Ronald Leaf, Dr. John McEachin和其顧問團隊的持續培訓,治療不同程度患有自閉症的兒童、青少年及成年人,並培訓本地超過500位行為治療師,受邀公開演講過百場。他不僅為本地個案、小組及學校提供支援,亦定期前往世界各地培訓治療師及提供諮詢服務,包括新加坡、日本、南韓、菲律賓、中國、馬來西亞,南非和俄羅斯等地。Raymond曾任2所AP海外支部的臨床總監,香港行為分析學會 (HKABA) 會議主席,香港公開大學自閉症碩士課程兼任講師。2007年,Raymond為自閉症學校編寫課程。2014年,開發了6個以ABA概念而設的iPad互動學習應用程式。2016年,開發了一個專為中學生而設的到校社交課程 ACTION! 。 近年,Raymond積極推廣關顧自閉症,曾為香港電影擔任自閉症顧問,並定期撰寫專欄。2018年與幾位自閉症成年朋友製作廣播節目《星球人有話兒2》,節目於香港電台廣播。2023年推出個人著作《教育自閉症小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