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November 2020

一名16歲自閉症人士的成長故事 來自《南華早報》的特刊 去年11月, 16歲的Nicholas在中文大學進行演講,他自信而愛交際,當場有幾百名聽眾參與了講座。他的自閉症主題講座由原定的30分鐘變成了2小時的演講,因為家長們無間斷地問了很多關於他個人經歷的問題。 三歲時,Nicholas被診斷為患有高功能自閉症(又名「亞斯柏格症」)。但如今,當您在香港國際學校見到這位學生,沒有人會意識到這一點。 他進行了一段非常漫長而艱苦的旅程來改善他的狀況,而他整個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均是孤獨的。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我不知道是什麼阻止了人們和我交朋友……我感到很失落。」 Nicholas說。 「當老師在課堂上朗讀課本時,我沒有意識到自己身處其中,所以我會唱自己喜歡的歌,以至擾亂了課堂。另外我無意中會做些冒犯到別人的事,對於我不喜歡的事情,我的持續專注時間很短。過往,我的同學常說我有點怪,因此我在小學的時候沒有很多朋友。」 當馬蒂爾達醫院(Matilda Hospital)的專家診斷出Nicholas患有自閉症的時侯,他的父母(前銀行家Willy 劉生和他的妻子Linda)都變得焦慮不安。 「在他一歲的時候,他什麼東西都吃,但從1至3歲,他進食的份量越來越少,而且他只吃像麵包和牛油一樣顏色的東西。」 劉爸爸憶述。Nicholas分別在Autism Partnership的香港中心及紐約大學的兒童研究中心進行過診斷,結果均證實他患有自閉症。 「大約在那個時候,我們發現他還有聽力下降、言語遲緩和大小肌肉(運動)障礙。我們非常擔心,他(長大後)能獨立嗎?我們非常疑惑。」 這對夫婦全心一致地幫助Nicholas去改善他的情況。 由三歲到六歲,他進行了應用行為分析治療(早期干預訓練)。在起初的兩年裡,Autism Partnership的專業人員每週花30小時和Nicholas進行訓練,其後,訓練續漸減至每週20小時。 「他每週都要接受語言和職業治療。另外,他的手很不協調,所以我們鼓勵他彈鋼琴和游泳來提高他的肌肉運動技能」 他父親說。 Nicholas對童年時期的治療有著清晰的記憶: 「其中很多都是正面強化。每當我做了正確的事,他們就會給我三分鐘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的父母把它描述為輔導,所以我對它有良好的態度,我以為所有人都是這樣。」 令他父母欣慰的是,這種治療法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我們每兩年帶他進行一次評估,每一次,他的智商分數都有上升。治療師後來告訴我們,雖然他仍有一些自閉症傾向,但已不完全符合自閉症的標準了。」 兩年前,劉爸媽決定是時候告訴Nicholas他的病情了。 Nicholas說,他對這個消息處之泰然: 「我為自己能承受這一切而感到自豪。當時,我知道自閉症,但並不完全了解其中的細節。」 Nicholas自此開始擔任自閉症倡導者的角色,並在他的學校和油麻地兒童精神病中心為職員們進行演講。去年夏天,他更成為了Autism Partnership香港中心的一名志願者。 「很多經歷過自閉症的人都可能不想再談論它,但我希望幫助更多和我有相同情況的人」 Nicholas說。     原文(2013年3月15日的報導): https://www.scmp.com/lifestyle/family-education/article/1190732/youngster-becomes-autism-educator-after-overcoming     我們很高興曾經陪伴Nicholas這可愛及勇敢的孩子一同成長!看到他快速的大躍進,我們都非常感動,亦很感激他願意與別人分享他鼓舞人心的經歷!

我叫邁克爾·坦澤,今年26歲。我有棕色的頭髮,淡褐色的眼睛,像父母一樣戴眼鏡。我有自閉症譜系障礙(ASD)。我能寫及理解不同國家的語言,例如法文,日文,德文,西班牙文,韓文和印地語。我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是《南方公園》,因為我發現這個節目甚至比《惡搞之家》和《辛普森一家》更有趣。《南方公園》是由我最喜歡的英雄特雷·帕克和馬特·斯通創作的。如果我是他們的編導,我會給創作主編和編劇一些想法。另外,我最喜歡的音樂類型是日本流行音樂,因為它比典型的美國音樂節奏快,更有活力。而我最喜歡的藝人有 SEKAI NO OWARI世界末日, 放浪兄弟, 陽光直人, 倖田來未, 米希亞, 嵐, SMAP和宇多田光(日本樂團及藝人)。2004年,當我讀七年級(初中)的時候,我透過宇多田光的音樂視頻第一次認識日本的流行音樂。說到日本流行音樂,我也是一個狂熱的動漫迷,喜歡 《妖怪手錶》,《寶可夢》和《鋼之鍊金術師》等。 自閉症譜系障礙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我相信你們可以知道的事情有很多。我認為這是一種福氣,我們很幸運與自閉症同行。自閉症讓一個人擁有他前所未有的能力。但是,你不能用「自閉症」作為藉口標籤我們,因為這樣對我們來說很沒禮貌,不公平,還有不正確。重點是,我在某些事情上很聰明,例如我不僅自學了不同的語言,而且打字速度也很快,同時我也自學如何閱讀。患有自閉症並不會讓人變得愚蠢,相反,它會讓你變得特別。你可能聽不懂我說的或寫的每一件事,但對我來說,我稱之為「邁克爾主義」(我自創的自閉症英語單字)。這書介紹了我如何說話和理解身邊發生的事情。     有些事情對我來說仍然很困難,比如理財和處理我的焦慮情緒。雖然很難,但我仍然努力學習如何處理這兩種問題。 很多人以為自閉症人士不喜歡交朋友,但這完全是誤解。我有很多朋友,有些同樣患有自閉症,有些沒有。我所有的朋友都和我有相同的興趣。曾經交朋友對我來說是有點困難的,但經過我家人及治療師團隊的支持,我收穫了幾段認識已久的深厚友誼。 很多自閉症人士沒有工作,我認為這需要改變。如果大家願意給自閉症人士一個機會,他們也有能力工作。甚至志願工作也能幫助像我一樣的人去獲得經驗,從而讓我更好地決定我以後想做什麼工作。     說回我自己,其實我也有一些願望:其一是與特雷·帕克和馬特·斯通會面,然後以製作顧問及制片人的身份參與《南方公園》的新一季創作。我的另一個願望是與SEKAI NO OWARI見面,因為他們創作的歌很好,而且他們在日本非常有人氣。我的第三個願望是與現任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會面。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信息是:自閉症患者可以非常獨立,並且有很多優點。 當談到殘疾人士,我的觀點是,患有自閉症這經驗不僅對我有幫助,它亦可以幫助其他人理解通過成長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來克服這種殘疾。另外,我們可以學習理解患有自閉症不是任何人的問題,但你應該樂於做自己,因為我知道我就是我! 原文: https://raisetheflagforautism.com/point-view-autism/     寫在文末: 邁克爾自三歲時被診斷患有自閉症,原本不會講話,他的父母被告知他有50%的機會可以用語言表達。經過干預治療後,他入讀常規公立學校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隨後他熱心參與醫院的志願工作,以及參加日語夜校,現精通日語及日本文化。另外,他亦熱心於寫作,為《自閉症問題》雜誌寫了多篇文章,同時出版了自己的一本書《 MICHAELISM:關於自閉症的人生我的觀點》。 想瞭解更多邁克爾與眾不同的人生旅程及如何養成這積極樂觀的正向思維,現可以於Amazon亞馬遜線上購買他的第一本自傳《 MICHAELISM:關於自閉症的人生我的觀點》!於12月的「遠程國際峰會2020」中,我們亦邀請到他來分享更多最新近況,大家亦可於互動問答環節直接向他發問! 邁克爾出版的第一本書:《 MICHAELISM:關於自閉症的人生我的觀點》     立即購買

家長疑問:請問兒童應名反應差,在訓練應名反應時喊孩子的名字有需要注意的嗎?比如說該喊兒童的全名還是小名(乳名),尤其是有些兒童的小名與全名相差很大? 患有自閉症孩子對自己名字沒有反應或回應度低和慢都是一些家長經常向我們尋幫忙的問題。可想而知,孩子對名字沒有反應固然會帶來很多問題,例如: (1)大大減少社交機會:由於同伴叫孩子或和他說話時,孩子沒有反應,對方可能會感到沒趣,以後找孩子或邀請他一起玩的機會會減少 (2)安全問題:假如孩子在社區跟父母走散或跟父母之間有距離時,父母/大人未能倚靠孩子的回應及時提供幫忙 (3)影響獨立性:要在家中或其他環境讓孩子獨立執行離座/遠距離任務或常規會變得相對困難等。   教導自閉症兒童應名的目標是要教學生專注和回應別人的主動引發的互動、增加他們對環境和社交的意識、促進社交互動和增加同伴對孩子的接納。 此課程的本身是要建立孩子對自己名字的「首個回應」。為了達到目標,在考慮選擇使用哪個/些輔助時,我們建議使用刺激內輔助(Within-stimulus prompt)而非其他外在輔助。開始時,你可以在輔助回合誇張地喊孩子的名字,例如:較大聲、在他面前、在他的水平線上、等他跟你對上眼時等。當孩子應名時,立刻給予強化物;假如孩子未有回應,無須給予反饋,並於稍隔一會後進行下一回合,並給予輔助。在訓練的初階階段,你也有機會需要不時評估當下強化物的價值(參考「強化物十五規則」上及下),確保孩子的回應動機。 此課程的核心是要建立對自己名字的第一個回應,即是需要重複喊孩子名字/給予負面反饋後等的成功回應都是一些顯示孩子未掌握或成功泛化技巧的象徵,宜繼續有系統地提供重複和足夠的練習機會,讓學生能更流暢地表現技巧。你希望孩子能在預期不到的自然情況下,也能迅速一致地回應。 至於有家長問該訓練孩子回應本名還是小名? 在這裡,小名/乳名不太普遍。這個問題可能需考慮到孩子的年紀和學習的地方,甚至是小名是什麼,例如:假如孩子七歲,那麼在社區呼他的小名會讓他在社交情境變得突出;舉例考慮到他要上學,那麼喊他小名也未必適合。 希望本文章能幫助大家進一步了解到應名的重要性和方法。 課程示範: 資訊提供: 賴靜理學碩士, 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Autism Partnership 行為分析治療顧問 賴靜小姐是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BCBA) 並獲有聖克勞德州立大學「應用行為分析」碩士學位及密歇根大學心理學學士學位。她在2011 年加入AP,專注於自閉症兒童的教學工作。 她現時主力為AP北京中心擔任行为分析训练课程监督,同時負責監督和帶領香港及上海的Little Learners(學前教育計劃)及為不同亞洲家庭提供咨詢服務。賴靜小姐亦積極指導海外導師培訓計劃、為育有自閉症孩子的家長提供學習課程、並於香港及海外進行躍進課程及革新密集訓練課程。此外,她亦多次參與海外研討會、帶領創作AP各款教學工具、以及為APSPARKS 自閉症資源網站製作多個ABA 教學視頻及撰寫文章,樂於與大衆分享ABA資訊。

多謝支持!

已成功遞交表格

感謝聯絡

所收集之個人資料將會絕對保密,我們會盡快聯絡你。謝謝。

Thank You!

The form was submitted successfully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