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June 2016

每個人都喜歡盡快完成事情,然後休息或得到酬勞/獎勵。對患有自閉症孩子來說也一樣,所以一些眼睛能看到的輔助工具能有效地幫助孩子更清楚明白還需要工作多少時間,才可以休息或得到喜愛的獎勵。以下是一系列我們常用的行為制度輔助工具: 1. 代幣貼紙 對象: 剛開始接受訓練/需要較頻密的稱讚或提醒的孩子   原理: 當孩子做到行為目標時,他就會得到一個貼紙。集齊所有貼紙就可以換取獎勵。   步驟: 設定行為目標: 行為目標可以是行為(例:眼睛看著老師)或技巧(例:學習詞彙的準確度)或兩者皆是(例:正確回答老師問題的前後也要眼睛看著老師) 。   選擇獎勵事物: 讓孩子挑選他集齊貼紙後希望換得的獎勵事物,然後把相關獎勵事物的圖片貼/寫在代幣貼紙版上,以提高孩子學習動機。   向孩子說明:向孩子解釋只要他集齊所有貼紙,就能換取(獎勵)。   給予代幣:當孩子做到行為目標時,立刻稱讚和給予代幣貼紙,把貼紙貼在代幣貼紙板上。相反,當孩子未能做到行為目標時,老師可以提供評語,並告訴他老師未能給予貼紙。   送出獎勵事物: 當孩子集齊所需的代幣貼紙後,把獎勵事物送給孩子。         2. 教室行為制度表 教室行為制度表Classroom 對象: 以小組形式上課的孩子,主流或特殊教育教室均適用 原理: 因應孩子做出的不同行為作出鼓勵或懲罰,達至最高程度的鼓勵後會獲得獎勵事物或一些較自然的課堂特權(例如:做小老師)。 步驟: 設定目標行為:設定孩子需要達到的行為目標(只要孩子明白何謂正確和錯誤的行為,行為目標可多於一個),例如:回正確回答老師問題、幫助朋友、說話時用長句子、手乖等。錯誤行為不一定只限制如正確行為的相反,也可以包括一些其他錯誤行為,例如:和同學打架。 選擇獎勵事物: 讓孩子挑選他達到「小巨星」後希望換得的獎勵事物或一些較自然的課堂特權。獎勵甚至可以包含一些社交元素,例如:達到「小巨星」的學生可以一起玩他們都很喜歡的追逐遊戲。 給予不同程度的鼓勵或懲罰: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小夾子夾在製度表上。開始上課時,孩子的名字會貼在「準備學習」一格內。當他/她展示出正確的行為目標時,把他的小夾子往上移一格,如此類推。當展示出不恰當的行為時,把他的小夾子往下移一格。名字出現在最後一格時,你可以決定要如何處置孩子(例如:讓孩子到角落冷靜一下)。 送出獎勵事物:當名字出現在最高一格「小巨星」時/課堂結束時,把獎勵事物送給孩子或宣布課堂特權。   訂購AP教材

大部分家長通常都很著急,希望把孩子送到主流學校上課,和其他小孩一樣享受校園生活,但他們卻很多時會忽略孩子是否準備好應付學校急促的課程。他們普遍都以抱著一個「慢慢自然就會適應」的心態,還不行的話,就聘用影子老師或陪讀來幫忙。但大家一定要清楚了解這究竟是怎樣的幫忙,否則,孩子不但未能追趕課程的要求,嚴重的更會令孩子的行為問題增加,學習動機減退! 以下是一系列有效的影子老師支援計劃指引,以供各位參考: 1. 能清晰和具體地列出學生的短期和長期學習目標 (例如:學生可以獨立地跟著全班同學一起朗讀課文、學生可以獨立地完成進入課室後的常規,包括:把書包掛在椅背上,然後拿出功課文件袋放在桌上準備交功課等)。 2. 能有系統地把學習目標逐步拆細,然後好好計劃如何把這些訓練階段連繫起來,以達到長期目標 (例如: 長期目標為每當老師叫大家朗讀時,學生都可以獨立地跟著朗讀)。那麼,我們的短期目標可以是如下: 階段一: 影子老師坐在學生後面,每當老師叫全班朗讀時,影子老師馬上為學生提供一些肢體協助(例:指著旁邊的同學,提醒學生要跟著做)。 階段二: 影子老師站在課室裡的一邊,但學生仍然能看到她;每當老師叫全班朗讀時,學生能獨立地跟著做(即:已不需再倚靠在之前階段的大量協助),影子老師可向學生微笑,舉起大拇指,以示鼓勵。 階段三: 於開始此階段前,和學校老師先作溝通。影子老師站在教室外監督學生有否做到我們的要求(即:跟著全班同學一起朗讀),然後,影子老師可以以手勢告訴學校老師學生剛才的表現,讓老師表揚及為學生提供獎勵/讓老師提醒學生。 3. 每星期分析數據和紀錄,以評估訓練/治療階段的成效。 假如:學生大部分的表現都能達到我們的短期階段目標,我們可以有系統地開始進階的階段;相反,數據顯示出學生一星期的表現都未能穩定地達到我們的短期階段目標,我們就要去了解原因,例如:紀錄數據方法是否錯誤?學生這星期是否生病了?影子老師有否正確地施行程序?我們是否有需要再加以培訓老師,讓她有足夠的教學技巧來正確地施行程序?此行為的短期階段目標對學生來說是否太困難?如果是的話,我們就要把此階段再加以拆細。 4. 定期監督和培訓假如影子老師沒有相關教授患有自閉症學生的經驗,定期的監督和培訓是必須的。這才能更有效和迅速地使學生掌握技巧。 5. 學生的治療團隊和學校、家長擁有一個良好的溝通系統和關係,以便各單位互相合作和配合,以支持學生繼續進步,慢慢能在不需密集的影子老師輔助下,在主流學校裡獨立和快樂地學習。   家長們,謹記,當您決定是否要為孩子聘用影子老師時,您應要考慮你的個案能否達到以上條件。然後,您要跟相關治療單位好好討論支援服務是否有一個清晰的長期目標,並且有計劃週詳的短期階段來有系統地幫助孩子達到學習需要。否則,隨便聘用一個影子老師就如聘請陪讀書僮一樣,孩子並沒有學到甚麼,過程途勞無功。而且,我們可能只執著於把孩子送到學校,卻白白浪費了本來可以用來訓練他語言、認知技巧等的時間和資源。

固定的興趣及重複的行為是自閉症譜系的臨床診斷範圍之一。自我刺激行為是一種重複的行為,當中大致分為三種: 利用自己的五官或身體部分來獲得感官刺激,例如:斜線、自我旋轉、甩手、用手指在空氣中亂畫等。隨此之外,凝視著物件,例如:地板上的線條,也是常見的自我刺激行為。 運用物件來刺激感官,例如:不停轉動器皿、玩具車的車輪等。 作執迷的行為來刺激感官,例子包括:要穿固定顏色的衣服、手握物件、排列物件、堅持固定的常規(甚至要堅持自己執行每一程序)、重複同一個話題等。 自閉症患者作這些行為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感官刺激, 我們很常聽到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處理孩子這些行為時,會採用懲罰、責罵、不理睬等方法。效果固然不顯著,部分個案更有增加和惡化跡象。原因很簡單:孩子透過作這些行為得來的感官刺激很有獎勵性,家長的懲罰和不理睬正正可以讓孩子盡情作這些不適當的行為。我們的總監Toby於早前發佈的家長問答環節中,與大家分享了如何借助教導替代技巧來干預孩子的自我刺激行為 (Proactive procedure)。長遠而言,教導替代技巧是有效改善問題的方法。 但是,當孩子的自我刺激行為頻繁得很時,要教授任何技巧就可能變得無從入手,因此我會在以下分享一些如何即時制止行為的技巧 (Reactive procedure) , 以解燃眉之急。首先,你需知道要孩子整天完全消除這些行為是不太實際的想法,特別是在干預的初期階段,所以,我會建議大家每天設定時間﹝例如:15-20分鐘﹞和孩子作訓練。 第1步: 每當孩子作出自我刺激行為時,可以選擇以手勢、輕按孩子的部分身體,甚至全身、以及暫停孩子的活動(例:轉動杯子),目的是要立即消除孩子透過作這些行為而得到的感官刺激快感,因此,越快停止,孩子得到快感的時間就會越短。如果可以的話,家長應該以提供最少的肢體動作/輔助來制止行為,因為我們是希望孩子懂得自我克制自身的行為,所以家長提供越少肢體輔助,將來要拿掉就可以相對地快和容易。如果孩子是利用物件來獲得感官刺激的話,處理方法比較簡單,只要把物件拿走就可以了。 第2步: 利用獎勵來鼓勵孩子克制自己的行為。熟悉代幣制度運用法的家長和孩子可以利用代幣來作獎勵。否則,家長可以手握獎勵(例:孩子喜愛的零食、平板電腦等)。特別是在干預初期,孩子能保持克制行為的時間非常短,所以,家長要把握時機,獎勵過程要快和直接;同時,表揚孩子時用簡明的語言,使孩子知道適當的行為,例如:手乖、安靜等,使孩子能連繫克制自我刺激行為和獎勵的關係。 第3步: 當孩子開始懂得自我克制後,你便可以逐步加入教導替代技巧或其他課程。假設我要教導孩子玩拼圖來替代他甩手的行為,我會逐漸把教學加入訓練中,例如:孩子要收集6個代幣才可換得獎勵的話,我會以首個至3/4個代幣去鼓勵孩子克制自己的自我刺激行為,然後,利用剩餘需要收集的代幣來要求孩子玩一塊拼圖。在孩子完成指令,並表現自我克制時給予代幣。家長可以因應孩子的表現而調教代幣的數目。假若孩子明白需要克制的行為的話,他們克制自我刺激行為的時間應該會是越來越長,而且,家長的教學時間和對孩子的要求也能大大提升,希望以上資訊能幫助到大家! 自我刺激行為可能會嚴重影響學生學習,構成他們學習進度緩慢,效果不如期望的主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在一對一密集訓練中透過充足的練習機會來掌握對自我刺激行為的自我控制能力。

家長的疑問: 孩子已經七歲,就讀小一,但仍然不願意自己睡覺。有時候,我外出未能及時回家,他也要堅持家傭和他一起睡,怎樣干預? Autism Partnership的建議: 處理睡眠問題是照顧自閉症孩子其中一個普遍的困難,處理的過程往往令人感到氣餒。有時候,由於家長希望把握和孩子的親子時間、或擔心孩子的安全和睡眠質素,部分患有自閉症孩子的家長會選擇讓孩子在父母床上一起睡覺。但是,久而久之,問題就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衍生。那時候,繼續和孩子同床睡覺這個習慣固然不恰當,但是,由於這個行為已成習慣,要改變對家長和孩子來說亦並非容易。因此,就著以上家長的題問,我提供了以下一些實用的小秘訣,希望能幫助部分的家長解決有關的問題。同時,就着睡眠問題這個專題,我們會在本月的後期,為大家提供相關的文章,包括:「如何選擇陪睡的物件」、「如何令孩子留在床上」。 首先,獨立睡覺是一個需要學習的技巧。重點是要孩子在不需要倚賴牽涉到任何人或行為的情況下入睡,例如:要爸媽躺在旁邊才能入睡、要睡在父母床上、需要爸媽輕輕掃背到入睡、需要爸媽抱著輕輕搖晃到入睡等。道理很簡單:在沒有這些人或行為下,孩子就無法在晚上入睡和在半夜睡醒後再入睡。因此,家長一定要切記,並緊持此原則。 在開始訓練前,我們先要留意孩子的睡眠習慣。隨即,我們就可以教導孩子獨立睡覺這個技巧。家長可嘗試以下方法: 家長不防為孩子建立一些能平靜情緒的睡前常規,例如:在睡前洗澡、一起看故事書或聽音樂等。 稍為延遲孩子睡覺的時間,讓孩子更有睡意,令孩子盡快入睡, 從而減少和家長就著訓練可能產生掙扎的機會。 逐步減少陪伴上床睡覺的習慣。例如:孩子需要你躺在他旁邊才能入睡的話,你可以坐在他旁邊。在剛開始的階段,過程可能會引起孩子一些負面的情緒,但家長一定要堅持,否則就會前功盡廢。當孩子開始習慣你坐在他旁邊後,你可以慢慢把腳放在床外。下一步,你可以把椅子放置在床邊,然後坐在椅子上陪伴孩子入睡。如果孩子都能適應這些改變的話,你可以逐步把椅子移到房間外,相信孩子就會慢慢在不需要你躺在旁邊的陪伴底下,也能自己入睡。 當孩子在不需要任何人的陪伴下,也能自己入睡的話,我們就可以開始計劃如何教導孩子回到自己的房間獨立入睡。其中一個方法包括:你可以告訴孩子你會到隔壁房間睡覺,並讓你的孩子睡在你的床上,但條件不變:孩子同樣要自己入睡。如果他亦能做到的話,我們就可以要他嘗試在自己的房間睡覺。為了令過程更加順利,我們可以為孩子準備獎勵,在他成功在自己房間獨立入睡的翌日表揚孩子,並且提供獎勵。   我建議大家在開始訓練前好好留意孩子的睡眠習慣。最理想的情況是希望孩子能夠和你互相說晚安後,你能為他關燈,然後步出他的房間,讓他自己入睡。

多謝支持!

已成功遞交表格

感謝聯絡

所收集之個人資料將會絕對保密,我們會盡快聯絡你。謝謝。

Thank You!

The form was submitted successfully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