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March 2016

很多家長經常問我怎樣有效地改變子女的問題行為。其實改變行為是不容易的事,試想想:你曾否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保持良好習慣?希望每天早睡早起,飲食定時,吃得健康,每天做30分鐘運動,每星期探望父母兩次,儲蓄等等。深知這些行為的好處,卻每每受不了當前的各種誘惑,例如晚上會和朋友玩至凌晨,吃零食飲啤酒,寧願回家休息也不到父母家探望他們,購買昂貴的衣服及傢俱等等。要改變自己的行為一點也不容易,何況是別人的?要改變自己疼愛的子女行為,更加要面對很多心理包袱:當小朋友不能達到目的而表現得很苦腦時,父母可能會覺得心痛而不能堅持! 我們的自主行為皆是有原因及目的,行為能夠達到某些功能才會持續。小朋友不合作或不服從,就是因為行為得到不同的回報而持續,例如在商場內哭泣或表現得很低落,以令父母為他們買玩具、向父母投訴抱怨、討價還價來逃避或拖延家務及功課、頑皮搗蛋來吸引別人的注視、或扮超人怪獸來娛樂自己。當父母意識到問題行為的嚴重性時,行為可能已經變為一個習慣:一個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回報,就像條件反射的一個習慣。 要管理這些被各種回報強化的問題行為,首要是教育小朋友用恰當的社交行為達到目的。有效的教育應於小朋友心平氣和,願意學習的時間進行。若然行為問題發生時,我們才大條道理,期望小朋友學習,情況可能等於叫一個已經喝酒至酩酊大醉的酒徒戒酒一樣,結果只是對牛彈琴,甚至令人更加煩燥,影響彼此感情。 很多家長以為當小朋友出現行為問題時,即時滿足他們的目的及需要,是最佳的解決方法。因為他們錯誤以為這樣可以讓小朋友開心及安寧,家長亦會因為能即時解決問題而感覺良好!但是,這些方法其實是後患無窮,你往後的日子將會永無寧日。要即時處理行為問題,我們應了解行為的功能,因為功能等於回報,確立功能便可以確保小朋友的行為問題得到最少的回報。常用的有效處理方法包括即時拿走他們正在享受的玩意或別人的注視。如小朋友平時大部分時間服從聽話,則可嘗試平靜地指示他們停止滋擾行為,或叫他們做別的活動來分散他們的注意力;非必要時才動手制止。 即時處理行為問題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並且了解環境的限制及自己的能力。因為當小朋友希望透過問題行為而獲得回報,但被家長拒絕,大多會以更激烈的方法及行為測試你的底線,如果我們於過程中放棄,更差的行為就會被強化!相反,只要我們持之以恆,並了解這些反應是小朋友必經的學習過程,家長及小孩皆會學懂及享受長期持續的收成!

多謝支持!

已成功遞交表格

感謝聯絡

所收集之個人資料將會絕對保密,我們會盡快聯絡你。謝謝。

Thank You!

The form was submitted successfully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